中國男足歸化難題:需錢權雙全,難持續。
近期,備受矚目的前曼聯足球運動員,荷蘭籍邊鋒鐘塔西做出了令人矚目的決定,他決定代表庫拉索國家隊出征世預賽,這一消息在中國足球界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討論。據悉,鐘塔西曾向中國男足示好,渴望能夠代表國足出場比賽,但最終未能如愿。這一歸化嘗試的失敗,恰恰折射出當前中國足球在歸化球員這一領域的困境。
鐘塔西的案例不僅僅是個例,他25歲的年紀,擁有華裔血統,但追溯起來已經是第四代,根據中國足協的規定,他需要在中國足協注冊滿五年后才有資格被歸化。這就意味著中超俱樂部必須引進他并在賽場效力五年,之后才可能為中國的國家隊效力。然而,這位球員的身價高達500萬歐元,上賽季在英冠聯賽中作為盧頓隊的主力球員表現出色,其轉會費用至少需要800萬歐元左右。這樣的價格對于大多數中超俱樂部來說都是一筆巨大的開銷,更何況還要支付他的改籍費和高額薪水。
即使是血緣關系更近的歸化球員也面臨著挑戰。以今年初熱議的歸化球員伍小海為例,他作為三代內華裔本可以直接代表國足參賽。然而在轉會中超的過程中遭遇挫折后,他的歸化之路便無疾而終。這些球員歸化的背后除了要提供高額薪水外,還要有足夠的權力和特殊政策來確保他們順利歸化。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源和特殊的渠道支持。
更進一步講,即便球員和所有條件都符合要求,但如何通過審批也是一個難題。像云南玉昆的奧斯卡就因為審批不通過而歸化失敗。體育界的歸化需要特事特辦和開綠燈的特殊待遇,但現在的中國足球與過去的歸化熱潮相比顯然差距甚遠。
因此,我們不得不面對現實:在目前的國情下,中國足球要走大面積歸化球員的道路無疑是難上加難。我們需要足夠的資金和權力來吸引并留住這些優秀球員。除非現行的法規能夠有朝一日得到改變,但這更像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在這個現實面前,我們也許只能尋求其他的辦法來提升中國足球的水平。即使面對這樣的困境和挑戰,我們依然期待中國足球能夠在未來的某一天實現更大的突破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