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興:候選多遭拒,名宿缺席選帥
7月24日,中國國家足球隊的跟隊記者馬德興在其發表的《國足選帥系列談》文章中,為我們揭示了關于國足選帥的一些不為人知的背后故事,并再次強調了自己的觀點。
馬德興指出,在今年的18強賽中,中國隊與巴林隊在重慶的比賽中,他在接受央視采訪時直言不諱地表示:“我們的選帥過程,若直白地講,其實摻雜了某些領導的個人偏好。大家都說中國足球每年都有所變化,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由于中國足協的領導或者更高層的管理者頻繁更換所導致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而這種喜好往往能左右許多重要的決策。”
這一觀點并非無中生有。在中國足球的歷程中,此類事情屢見不鮮。比如在卡塔爾世界杯預選賽12強賽期間,有足協領導與球隊一同乘機回國,卻驚訝地發現國足的主教練已經更換。這種突如其來的變動,無疑給球隊的士氣和戰斗力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不僅如此,近幾次無論是男足還是女足國字號隊伍的選帥過程中,都會邀請大量的名宿和在職教練參與候選人的面試工作,并進行打分、排序。這些選帥專家小組中的本土教練都是本著對中國足球負責任的態度來進行工作,并會認真地將候選人名單上交。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幾乎每次排序首位的候選人最終都無法成為主教練。
此外,每當國家隊遭遇失利時,外界又會將責任歸咎于選帥專家小組的成員們,使這些專家小組“背鍋”。因此,許多資深教練都不愿再參與國字號隊伍的教練選聘工作,這也使得中國足球在教練選聘上陷入了困境。
這一系列的困境和問題都值得我們去深思和反思。如何改變這種現狀,讓中國足球真正走向強大和崛起,是每一個熱愛中國足球的人都需要思考的問題。